他注意到,书中提到,很多人因为胆囊结石、胆囊炎等问题,最后不得不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马涛突然回想起自己最近的健康检查,医生曾建议他考虑检查胆囊功能,
虽然他目前没有感到特别严重的症状,但胆囊问题似乎还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这让马涛不禁产生了疑问:如果真的切除了胆囊,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会有什么新的健康问题吗?
随着书中的详细解读,马涛得知,没有胆囊的生活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虽然胆囊切除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会恢复如常。
他迅速翻阅了接下来的内容,发现胆囊切除后,身体可能会面临四种疾病的困扰,这些疾病或许会在手术后悄然找上门。
首先,书中提到的是胆汁不足的问题。
胆囊是身体中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仓库”,它的主要作用是储存由肝脏分泌的胆汁,并在进食后释放胆汁,帮助消化脂肪。
而胆囊一旦切除,肝脏仍会分泌胆汁,但没有了胆囊储存和浓缩的作用,胆汁会直接从肝脏流入肠道,且量不稳定。
马涛读到这里时,开始认真思考自己饮食中的脂肪摄入情况,
发现自己并不太注意控制油脂的摄入量,尤其是喜欢吃一些油炸食品,炸鸡、炸薯条,几乎每周都会有一次。
然而,书中指出,没有胆囊的人可能会更难消化脂肪类食物,如果脂肪摄入过多,
肠道可能会不适应,从而导致恶心、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甚至可能发展为慢性肠道疾病。
接着,书中的第二个警告是消化不良的频发。
马涛一边吃着晚饭,一边继续读下去。他得知,胆囊切除后,胃肠的正常运作会受到一定影响,
特别是当胆汁无法稳定释放时,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就会大大降低。
许多没有胆囊的人会在饭后出现腹胀、胃痛、腹泻等症状。
特别是吃了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后,症状会更加严重。
马涛开始有些担忧,自己的一些饮食习惯,比如高油、高盐、重口味的食物,是否会对消化系统造成更大的负担。
第三个问题则是胆结石的再发。马涛的眼神有些紧张,脑海中回想着曾经的检查记录。
虽然胆结石通常是因为胆囊中的胆固醇、钙等物质沉积而形成,但书中提到,即使在切除了胆囊后,仍然可能出现胆结石的情况。
原因是,肝脏分泌的胆汁流入肠道后,如果它无法被有效地清除,就有可能沉积成结石。
事实上,胆囊切除后,患者在术后几年内,依然可能会再次出现胆结石,尽管这种结石可能位于肝脏和胆管中。
这种结石同样会引发剧烈的腹痛,甚至导致胆管堵塞,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放。
最后,书中警告了肠道菌群失衡的风险。由于没有了胆囊,胆汁的分泌和释放变得不规律,
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马涛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他一直没把肠道菌群问题放在心上。
书中提到,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其中包含着数以万亿计的细菌,它们在维持身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果这些细菌的平衡被打破,就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消化问题,甚至增加患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马涛想起自己最近开始感到困倦,胃口也不如以前好,甚至有些食欲不振,难道这和肠道菌群失衡有关?
读完这本书后,马涛的心情有些沉重。他没有想到,胆囊切除手术虽然是一项常见的手术,却隐藏着许多健康隐患。
他也开始思考自己过去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否需要作出改变。
胆囊切除手术虽说能够解决某些问题,但如果没有在术后做好合理的饮食调节,身体仍然可能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马涛决定开始着手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首先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避免油炸食品和过度油腻的食物,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摄入,帮助肠道保持健康。
同时,他也开始关注自己肠道健康,尝试增加益生菌食品的摄入,比如酸奶、发酵食品等,帮助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
虽然马涛明白,胆囊已经切除,很多事情无法逆转,
但他决定从现在开始,尽最大努力保护自己的消化系统和整体健康。
然而,马涛的内心还是有一个疑问:
如果胆囊真的如此重要,为什么现代医学界仍然普遍认为切除胆囊是一项相对简单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手术后,如何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才能最小化身体的负担,避免相关疾病的发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