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题目的排序十分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问卷的填答,还间接影响问卷的回收率。
一般来说,安排问题的次序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易后难。
先易后难即把那些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问卷的开始部分,而对那些难于回答的问题,则应安排在问卷中间或后面。
填写问卷有一个所谓“开头难”的现象,即开始时答卷者会有畏难情绪。因此,问卷开头部分宜安排比较贴近被调查者生活实际、比较熟悉等容易回答的问题,让他们放松。
比如:是与否的问题,或者是现象与认知方面的问题。
(2)同类集中。
同类集中即把相同主题的问题排列组合在一起,这样会使被调查者思路连续。如果相同主题的问题分散在问卷各个部分,则会使人感到混乱与重复,也不利于联想。
(3)先主后次。
个人与家庭基本情况在多数调查中是背景问题,即次要问题,适合安排在问卷的末尾部分。
但是要注意,只要调查的内容不涉及比较敏感的问题。与调查课题密切相关的问题是主要问题,适合安排在问卷的前面或者中间部分。
(4)先普遍后特殊。
普遍性问题适合安排在问卷开头,特殊问题则适合安排在问卷中间或后面。
如果开头的一批问题能够吸引被调查者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填答问卷的兴趣,那么调查便可能比较顺利地进行。
相反,如果开头部分的问题比较敏感,触及有关伦理、道德、政治态度、个人私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那么很容易导致被调查者产生强烈的自我防卫心理,不利于他们对调查的合作,会阻碍调查的顺利进行。
(5)先封闭后开放。
封闭性问题回答比较简便,只需在若干答案中选择;开放性问题回答比较复杂,需要动手写出答案。
因此,开放性问题一般安排在问卷的结尾处。开放性问题置于前面会使被调查者觉得回答问卷需要很长时间,从而拒绝接受调查。而将开放性问题放在后面,即使被调查者不做回答,也不至于对整个问卷产生太大的影响。
(6)先客观后主观。
在问卷中,应该把反映行为方面的客观问题放在前面,把涉及人的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主观问题放在后面。
这是因为行为方面的问题涉及的只是客观的、具体的事实,因此往往比较容易回答;而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则主要涉及回答者的主观因素,多为回答者思想上的东西和内心深处的东西,更是不易在陌生人面前表露的东西。